昨日下午,市委书记葛长伟主持召开市政协“关于加快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系列提案办理情况汇报会,强调要以农民为主体,按照在保护中开发,整合中提升的原则,充分利用清远多种文化元素的资源,努力构建标准化、规模化、有特色的全域乡村旅游新格局。市政协主席梁志强出席会议。市政府副市长雷玉春、市政协副主席梁积福参加会议。
10月12日,市政协“关于加快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系列提案办理情况汇报会,会上市委书记葛长伟发表讲话。
系列提案由葛长伟牵头督办。葛长伟充分肯定了“关于加快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系列提案的质量和办理工作,认为选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促进我市农业、旅游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葛长伟强调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要坚持保护中开发、整合中提升的思路和原则,利用清远多种文化元素的资源,推动旅游产品实现差异化发展,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要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不断探索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激活农村资源,让农民和农村集体真正享受农业、农村资源产生的效益,确保农民利益最大化。
全市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规划引导,及时出台配套政策,引导我市乡村旅游形成标准化、规模化、有特色的全域乡村旅游新格局。
针对如何做好政协工作,葛长伟强调要进一步提升协商质量,完善提案办理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要充分听取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的意见,推动提案落实。
各级各部门要把协商民主建设纳入总体工作部署和重要议事日程,使政策和工作更好地合乎民意,合乎实际。
政协委员要立足自身优势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的提案和建议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宏观大局意识。
市政协要通过各种途径、渠道、方式广泛协商,把协商民主建设贯穿于各个领域,更好推动全市各项工作落实。
梁志强强调要严把提案质量关。不断健全完善提案工作机制,为提案质量把关、提案办理落实夯实制度基础。
要发挥政协特色优势,着力提高提案建言献策水平。广大政协委员要不断增强通过提案履行职能的责任感,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委、市委相关的工作部署,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大局,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收集和采纳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在充分研究、论证、深入科学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建议。要多提集体提案,多培育事关全局的提案,为市委市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有价值、有分量的参考。
希望各提案办理单位进一步加强提案办理工作。办理政协提案既是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宣传政策、推进工作的重要渠道,使委员更好地知情明政、了解部门工作,从而更好地凝聚合力、增进共识,推动工作开展,使委员真正满意、群众确实得到实惠。
会上,提案主办单位市农业局汇报了提案办理情况,并提出加快区域旅游规划编制、出台指导意见、优化审批机制、创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等意见。提案单位及代表积极发言。
刘云林建议:加快推进我市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结合发展。
温国辉建议:利用一乡一品,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张少伟建议:做好乡村规划、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梁炽强代表民革清远市基层委员会建议:加快我市休闲农业发展。
方绍伟代表清远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速推进我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新闻加点料
清远绿水青山如何转变为金山银山?
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进农村发展和乡村旅游的背景下,拥有少数民族、岭南风情的清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各界认同的道路。
清远如何利用多种文化元素资源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市政协将《关于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的提案系列专题》列为2017年重点提案,由市委书记葛长伟重点督办。
现状
全面开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点120个
近年来,通过农综改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逐渐形成全面开花的态势。
据统计,我市已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点120个,形成各具特色的壮瑶民俗、现代民俗、古村文化、山水生态、农事体验、花节观光、精品农家乐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品。
3个乡村旅游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
已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
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8个;
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1个;
全国特色旅游名镇1个;
广东省旅游名镇1个;
广东省旅游名村2个;
省级农业公园1个。
此外,我市初步形成了一批优质旅游产品。
连山太保镇黑山村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英德望埠镇旅游驿站、雷建荣农家乐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
连山瑶家野菜馆、清城燕湖山庄等20个农家乐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
清城区铺背乡村被评选为第二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英德锦潭小镇入选广东省首批特色小镇示范点、英德连江口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
同时,2016年连南获批创建国家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县,连山、佛冈获批创建广东省第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县,2017年清远市本级、清城、清新、阳山、英德获批创建广东省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市、县,佛冈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问题
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化体系指引
清远休闲旅游产业经历多年发展,目前仍停留在门票收入的初级阶段,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整合还比较薄弱,延伸幅度不够大,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同时,缺乏懂管理、懂技术、懂营运、懂政策的乡村旅游人才及导游队伍,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
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化体系指引。目前,市一级尚未编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的专项规划或指导意见,导致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统筹不够,二者未能充分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点(线)的建设和服务因无标准可循,当前建设的多数项目功能单一、水平参差不齐。
用地难问题突出。乡村旅游资源较好的地区,大多被列入农保区或生态严控区范围,且面多量大,调规困难,各县(市、区)在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中,均存在用地性制约,一些正在建设的项目目前停滞不前,一些已经投入营运的项目无法进行改造提升。
一方面由于全域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尚未完成编制,对下一步乡村旅游建设用地的计划指标分配和相关工作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办理用地手续制约多,难度大。由于乡村旅游用地点多、面积小,大部分均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无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且审批手续耗时长、程序繁琐。
基础配套服务设施落后也制约着乡村旅游发展。目前我市仍有近半的农村公路为简易铺装或未铺装路面。我市建成的乡村旅游咨询中心29个、乡村旅游集散中心10个、乡村旅游驿站2个,与我市乡村旅游发展需求不匹配。
同时,由于目前没有针对农家乐、民宿等新型经营项目的办理标准指引,导致普遍出现办理相关行业许可证照以及工商营业执照难度大的突出问题,许多农家乐、民宿成为“无照无牌非法经营”。
建言
加快区域旅游规划编制
针对这些问题,在年初提交的提案系列专题中,多位政协委员对此进行了剖析,并针对规划编制、休闲农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农家乐建设等问题建言献策。
市农业局作为提案主办单位,提出《<关于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提案系列专题>的办理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建议,明确功能定位,围绕“农”字做文章,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坚持以“农”为本,突出“体验”特色,重抓“农旅”结合,进一步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及基础设施升级。《意见》提出,
科学指导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加快出台指导意见,组织成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协会;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市县两级投入资金,奖补结合;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融资渠道。
10月7日,醉美乡村游暨山楂采摘节在阳山县杜步镇元江村举行。资料图
《意见》提出,加快区域旅游规划编制,突出清远旅游小镇特色,编制几个重点的区域旅游资源规划。
《清远市特色旅游小镇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进行批前公示;
《清远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已初步拟定内容纲要;
同时,还将指导各县(市、区)开展县域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各县(市、区)县域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针对用地难题,《意见》提出,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整合和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土地流转,确保解决土地细碎化和耕作零散化问题的条件逐渐成熟,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针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企业办理相关行政许可和证照困难、项目审批难度大和服务流程有待优化等突出问题,《意见》提出:
建立联合审批工作机制,在各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成立由环保、住建、卫计、食药监、工商、旅游、国土、规划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审批小组开展并联审批;
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为服务主题,梳理其涉及的部门、审批事项及申请材料,形成服务主题,编制审批指南,最大限度精简提交材料;
建议对省、市、县重点建设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试行容缺预审制度。
《意见》提出,推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力争到2020年,努力形成具有我市特色和一定市场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
创建1个以上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或示范点;
5个以上乡村旅游景区(点)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
创建10个以上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20个以上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力争创建省级旅游名镇8个、旅游名村16个;
打造特色旅游民宿200家和特色精品农家乐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