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的议政发言环节,13位市政协委员上台发言,在乡村振兴、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基层治理、公共服务、创新驱动等领域发声。
聚焦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形成“村、园、户”乡村旅游发展体系
乡村振兴成为本次议政发言的焦点之一,代表民盟清远市委员会发言的张彦斌和代表农工党清远市委员会发言的苏展图从不同角度谈到了乡村振兴问题。
市政协委员张彦斌代表民盟清远市委员会发言。
“清远农村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南北发展不平衡,既有‘富豪村’,也有‘贫困村’,还有‘空壳村’。部分地区地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依然明显偏低,城乡差距较大,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四难’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张彦斌表示。
针对这一问题,张彦斌在发言中提出,要以现代化生产方式、特色小镇、全域旅游为三大抓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旅游+”的融合发展思路,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与农业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着力建设一批旅游村,重点打造一批星级农家乐,支持发展民宿,形成“村、园、户”三级衔接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
加快清城清新两区一体化
刘雪萍代表清远市知识分子联谊会,以《加大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快推进清城清新一体化》为题发言,从顶层设计、交通建设、教育医疗资源均衡分布等多个层面入手,推进清城清新一体化。其中建议将飞来湖片区打造成清城清新一体化的示范区,加大片区公共设施建设的统筹力度。
市政协委员刘雪萍代表清远市知识分子联谊会发言。
刘雪萍建议
应在市级层面成立相关工作协调小组,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两区主要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担任成员,统筹推进市区重大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统筹,适当往清新倾斜。
在交通方面,需要对交通规划进行统筹管理,打通两区断头路、统筹公交线路规划运营、统一大市区交通信号灯系统等。她特别建议要在两区之间改造建设一条快速通道,如将广清大道—桥北路—清和大道打造成为市区的快速路。
在医疗教育层面,市级层面结合计划推进的组建医疗集团、教育集团改革,统筹协调市级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让优质资源在两区协调配置。
在文体服务方面,也建议适当往清新“迁移”,至少可以在两区交界处的飞来湖举行。市级文体设施规划建设亦可适度往清新倾斜。
加大力度扶持公立幼儿园
近段时间以来,幼儿园教师素质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成为关注热点。井春兰委员代表民进清远市基层委员会发言,建议加大公办幼儿园扶持力度。
市政协委员井春兰代表民进清远市基层委员会发言。
目前,全市幼儿园共有71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88所,占比为26.29%;在园幼儿有17.2万人,其中公办在园幼儿5.54万人,占比为32.21%。但根据《清远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的文件要求,到2020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占比应达30%以上,目前尚差27所。
公办幼儿园存在师资配备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业务培训机会少、福利待遇偏低等问题。目前公办幼儿教师编制配备严重不足(只占10.8%),政府购买服务人员仍不能满足需求,绝大多数是临聘人员(工资由幼儿园自筹解决)。师资配备难以达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学历方面
目前仍有27.1%的教师为大专以下学历,49.42%尚未取得教师资格证。这些教师的在职业务培训机会少。市级培训只是针对园长和骨干教师,面对普通教师业务培训欠缺。教师福利待遇偏低。绝大部分教师为临聘人员,平均工资只有2500-3000元左右,保育员的工资更低,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大,难以保证幼儿园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幼儿园老师由于人手不足,白天超负荷工作,晚上还经常要与幼儿家长交流沟通,造成老师心理压力大,问题不容忽视。
同时,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偏低。全市收费标准为120-500元每人每月,其中市直最高(500元每人每月),阳山最低(120元每人每月),收取的保教费绝大部分用于人员工资支出,造成幼儿园发展的经费投入缺乏。
井春兰认为,就清远市中心区域而言,只有市机关、新北江和区一幼三家公办幼儿园,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对公办幼儿园的需求。建议政府加大投入,把幼教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公办幼儿园没有覆盖的区域增建新园或建分园。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政府要预留公办幼儿园用地,敦促开发商保质保量配套建设幼儿园,并无偿移交教育部门。
井春兰同时建议,加强幼教队伍师资建设,建设相关的激励和培训机制。构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对在公办幼儿园工作满三年以上的教师,在完成学历进修方面给予适当的补贴鼓励。与清职院幼教专业合作开设定期、短期寒暑假等轮岗培训,把公办幼儿园教师培训费用纳入教研院(室)的培训计划,与中小学教师一样,实行全员免费培训,并把培训课时数纳入个人继续教育档案记录。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 毛远策 邱炜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