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协新闻 > >正文

王培根:见证清远城市30年发展蓝图的步步实施

来源 : 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发布机构 : 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日期 : 2018-5-11 19:04:00

王培根1

1988年清远刚建市时,我就来了清远市建筑设计院工作,一直参与清远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一江两岸的观打造到飞来湖公园的建设再到燕湖新城的发展规划,可以说,我见证了清远市30年城市建设的发展。

资料图2

资料图

 

 城市规划:投入逐年加大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1988年清远建市之初,我在市建筑设计院工作时,城市建设规模还比较小,原县城只有几万人,开始阶段发展不快。我当时在建筑设计院做规划编制,记得比较清楚,到1998年做规划编制时,市区才14万人。从2000年后,城市总体发展加速,现在市区已经超过70万人。按照新的总规划,市区2030年要超过150万人口。

特别是近五年,城市发展进一步提速。从城市建设投入的一组数据上看,2012年我刚调到市代建局工作时,当年完成的市政设施建设产值约35亿元,而2008—2011年加在一起才约20亿元。2012年开始,清远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到了2016年,市政设施产值已达到47亿元,完成的市政设施产值投入越来越大。对于城市扩容提质发展的实际效果,每一位清远市民都会有亲身感受。

城市发展和规划息息相关,清远市正式的总体规划自建市以来,计有1990版、2003版、2011版、2016版,从四版的总体规划来看,城市规模不断变大。与此同时,清远市对于城市规划编制的投入也越来越大。

清远建市之初,在规划编制上投入很少,每年百把万元,甚至更少。随着城市的规模发展,规划编制的投入越来越得到决策者的重视,近几年来,清远市规划编制每年投入已超过千万元。有这种投入规划蓝图,城市建设设计就会更加深入、更加专业,对于城市特色的形成有很大帮助。如我到规划局工作之后,在2008年前后做了五个大的专项规划,包括北江一江两岸,广清大道、清远大道一路两旁城市设计、景观规划,火车片区控规及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等,这些城市规划建设都取得良好的成效。

现在正在实施的燕湖新城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艺术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规划过程中要求有更高水平的设计,招标时,邀请高水平的设计队伍参加投标,这些都是清远市决策者对规划编制重视的体现。另一方面,在规划管理上,规划部门还在不断地完善机制,包括规划公示、公众参与等方面不断完善,提升规范规划管理水平。因为,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有一张市民认可的好蓝图。

 

“湖城”规划概念与清远城市环境结合

 

清远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城市已成规模,城市特色突显,市民都是看在眼里的。我认为,主要是按当初规划编制时的构思,能真正落实到城市建设的具体项目之中。

之前,清远市几任领导班子都比较重视“湖城”概念规划,我本人也觉得符合清远的特点。现在看到的“湖城”建设面貌,很多都是当时规划的内容。比如飞来湖有过千亩的水面面积,北江水利枢纽建设完工后对于市区北江景观效果和水面宽度有提升,在市区北江河面相当于中心大湖。还有就是大燕湖,这些都是比较大的水系。如今湖和排水系统连成一体了。远期,市区将形成可游览的城市水系,结合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为市民休闲和游客提供一个好去处。

至于城市湖城特色和城市环境怎么结合的问题,有两个重点项目值得一提。一个是江滨公园—南岸绿道—南岸公园项目。

 

资料图3

 

南岸绿道设计从清远大桥到五一码头,共13.8公里,后来因为各方面因素影响,分成两次实施,第一次实施到丁香酒店,剩余部分现在改为南岸公园项目。

早在1998年南岸绿道项目建设前,就启动建设江滨公园项目。当时,我在规划部门工作,全程参与了整个项目规划。我们先去福建三明以及我省东莞等地参观。经过对当时江边杂草丛生的河滩进行改造,这个阶段的江滨公园建设花了接近两年时间,投入约2000万元,做出来效果很好,如今的众乐广场、龙马广场等,都是在当时建设基础上不断提升的结果。

十年之后,由于觉得江滨公园在广场数量规模、景观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便启动了第二轮建设。第二轮建设是2011年以南岸绿道项目名称启动立项,2012年动工,在2013年11月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前完工,满足了旅游文化节的使用要求。项目完工后,广场增加了,休闲场所多了,特色也突出了,整个南岸绿道以市民活动的不同功能来分段,满足了不同需求。因为规模大、线路长,能满足各种功能需求,项目的作用得到了凸显,也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

江滨公园项目约1600多亩,规模投入比较大,整个项目做完接近投入3亿元,做出来的效果不但得到广大市民好评,还提升了城市形象。我如今也经常去江滨公园走走看看,亲身体会,当看到很多市民在这些绿道、广场、栈道上休闲活动时,心里感到十分欣慰。证明我们做出来这些项目发挥了效果,是惠民工程。特别是众乐广场一带,活动的市民较多,利用率也高。

江心岛成为了南岸绿道建设的亮点。在南岸绿道第二轮建设过程中,江心岛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江滨公园建设好之后,江心岛应该怎么处理?经过好多年讨论,都没有结论。因为江心岛不大不小,3万多平方米,不知道做什么项目才能凸显清远城市特色,也不知道以什么理念建设江心岛。

江心岛当时请过外地的设计公司来设计方案,也考虑过建设观景塔,但最终方案都没通过。江心岛和江滨公园怎么连接?也一直没有定案。一直到第二轮建设提升时,广州市政设计院设计的桥效果比较好,满足了功能要求,规模也控制好,景观也提升了,弯曲的桥梁并不显得生硬,现在整个江心岛功能定位比较准确。在江心岛做建筑面积太大、太小都不行,要做到在绿化的隐隐约约之中看到建筑,这才是完美的。江心岛最后做出来的效果,无论是体量控制、功能、周边水与桥梁外观的处理,各方面都比较恰当,是当时整个南岸绿道建设中的亮点,也解决了多年来市民一直议论而无处理的江心岛问题。江心岛建设时间相当短,只有几个月,还是在汛期施工,工程难度大。

南岸绿道建设的第三轮,称为南岸公园项目,就是完成当初规划整个南岸绿道的最后一部分。这个项目现在有一些新的理念和提升,会以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建设,包括游船码头,喷泉及社区体育公园配套设施,各段不同功能。公园亲水,绿化、活动场地和水结合,本项目设计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是市民体育公园项目。另一个对于城市扩容提质影响较大的工程是市民体育公园。以往清远市民休闲健身场所太少,现有公园无法满足市民需求。无论是江南的江滨公园,还是江北旧城的中山公园,甚至远至清新区的清新公园、松林公园,每到节假日都人满为患。

市民体育公园最早在2013年启动建设,当时把建设社区体育公园、停车场及交通黑点整治列入扩容提质三项专题,作为民生工程、民生实事来抓。市民体育公园在原来体育馆新增用地7万平方米,利用原来体育馆、体校,增加新的运动场所,包括标准跑道、看台、网球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等。该片区原本缺乏体育运动场所及公园,体育公园完工后市民经常在这里活动,利用率高。市民体育公园还结合了人防工程建设,下面的人防工程有600多个车位,“平战结合”,平时作停车位,解决了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市民体育公园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

通过体育公园增加体育场所、体育设施,让老百姓走出家门参与健身锻炼。我们看到,这所城市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有更多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正一步一步地实现。所有这些,都是清远这座城市变化的一个缩影。

 

山水名城,岭南绿都,再添“湖城”特色

 

2012年,我刚调到市代建局工作时,清远城市建设是以燕湖新城、省职教基地、莲湖产业园区三个平台为主。其中,燕湖新城当初提出了“三年搭建框架、五年基本完成配套、八年初具规模”。近年,东西向、南北向道路陆续打通,燕湖新城内人民东路、清晖路、黄腾峡大道等多条道路先后建成。随着路网建设的进展,燕湖新城的框架已经呈现效果。

目前,燕湖新城“三年搭框架”的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在建设重点已转入“五年基本完成配套”,围绕着水厅堂周围、水轴线两旁的博物馆(包括城市馆、规划馆)、图书馆、科技馆与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四大场馆等,就是燕湖新城最重要的公共配套基础设施项目。

 

燕湖新城中心区效果图4

燕湖新城中心区效果图

燕湖新城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市政府对规划高度重视,邀请到全国高水平的知名规划编制单位参与规划,国内知名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方面的专家作为评审,对新城的交通规划、水系规划、绿地系统规划、产业规划、公共配套规划都反复论证,是高标准编制。目前,正在按照总体规划框架、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题规划控制管理。燕湖新城水系发达,将结合游船游览促进旅游业发展,增添“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项目;水系与绿化结合、与活动场所结合,将在山水名城、岭南绿都的基础上,增添“湖城”特色。

同时,燕湖新城未来五年将通过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补充现有城区文化功能之不足,使燕湖新城和现有城区成为一个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整体。随着燕湖新城文化、教育、医疗、商务、旅游等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将更强。

现在燕湖新城建设正向完善各项配套转变。已在启动建设的四个场馆年内就动工,所有配套也在推动之中。在建设燕湖新城过程中,注重配套和环境结合,新城核心区整个区域环境和配套将会凸显“湖城清远”的城市新形象。

统筹:清远日报记者 毛远策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 何帆

主办: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承办: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粤ICP备12062619号

地址:清远市清城区人民二路18号

技术支持: 清远市志远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