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委员风采 > >正文

政协委员:要发展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

来源 : 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发布机构 : 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日期 : 2020-5-18 17:25:00

5月14日上午,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继续开展分组讨论。委员们围绕交通建设、人才培育、省职教城建设、营商环境优化、工业强市、农业发展、生态建设、北江规划等纷纷建言献策。

 

谈交通建设

 

经济要发展 各县区的路必须要打通

 

市政协委员、佛冈县政协党组书记袁卫国指出,虽然清远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公路,但相互间的交通并不太便利。“比如佛清公路大货车多,超载、超速、拥堵问题严重,以前从佛冈到清远市区40分钟,现在需要1个多小时。”袁卫国建议把各县(市、区)的交通提升完善,使整个清远的交通更便利。

关于如何治超,市政协委员、深圳富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萍表示,清远是出省要道,大量的超载货车会过境。从当前数据上看,清远治超略有成效,但更要善用科技治超,利用交通智能化、大数据方式治超是大势所趋。

市政协委员、连南政协副主席唐海英也谈到了交通拥堵问题,“每到节假日连南县城堵车严重,建议市里尽快协调开通连州的二广连接线,缓解县城堵车问题。”

市政协委员、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信息技术科科长古汉雄建议,加快市区内部交通规划,以应对未来城市发展带来的交通问题。

还有多名委员谈到交通建设与经济发展。市政协委员、英德市政协副主席梁连娣表示,城市要发展,路必须要通。“高田出口到清远市区,清远市区到佛冈,佛冈到英德,这些路扩大拉直,县(市、区)之间交通路程时间都将大大减少。”市政协委员、清新区政协主席李向武也认为,旅游大道一打通,对清新、英德、佛冈都有好处。市政协委员、连州市政协主席邵富育则建议,完善连州对接湖南的公路,希望市里给予政策支持。

 

谈人才培育

 

关注年轻人需求 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关于清远如何吸引、留住人才,市政协委员、清远市精旺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爱武有话说。在她看来,清远区位和生态优势是吸引人才留在清远的“法宝”之一,还应完善人才准入机制和打造高质量生活环境,让人才在生活各方面都感受到便利。

市政协委员、广东进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赖建尧也认为,清远加强文化娱乐、创业基地等方面建设是正确的路子,关注年轻人的需求,满足他们精神所需,才能更好吸引和留住人才。市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旭东还建议,企业自身也要想方设法提升人才的福利待遇,政企结合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

 

部门沦为政府雇员的“人才培育基地”

 

“我们局2017年招的一批政府雇员,现在已经全部都走了。”市政协委员、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副局长刘芙蓉抛出了政府雇员流动性过大、人员难以管理的问题。刘芙蓉介绍,目前政府雇员大多都是从报考公务员人才库中按照分数高低来招录的。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因工资待遇相较公务员偏低,许多政府雇员在部门短暂工作后,又通过考公务员的途径离职,或者选择其他行业工作。“社保局工作一般要三个月到一年时间才能完全熟悉政策、业务操作,雇员刚刚培养起来,又马上离职了,新来的人员又要从头开始培训。”对此刘芙蓉建议,政府雇员的招聘可以学习银行等行业,采取由社会第三方机构代理招聘模式,既可以解决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也可以缩减招聘成本。

 

谈省职教城

 

办好职业教育 “城”撬城

 

如何以职业教育撬动清远发展?市政协委员、清远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高湘琴认为,应该充分发挥省职教城的优势,努力办好职业教育,以“城”撬城,以清远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清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职业院校人才培育的方向。”连日来,高湘琴走访了清远多家企业,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希望能为企业培育出更多专业对口的技术型人才。校企之间如何进一步加强融通,实现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是高湘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此前,她经常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学习、实习,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企业,认同清远本地企业,“清远要发展,人才要素是第一位的,我们自己培育出来的学生如果都不能留下来发展,那清远如何打造粤东西北‘人才高地’?”

在高湘琴看来,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光靠校企合作,力度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搭台,出台更多政策并提供更多服务,“省职教城在清远落成,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政府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快高精尖企业、园区在清远的落户,以此调整清远的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推动产城融合;完善人才引进、使用、激励等机制让更多师生留在清远就业,让省职教城成为人才和产业聚集的高地。”

高湘琴还认为,发展省职教城的同时,还要推动本地的职业教育院校发展齐头并进,借力省职教城的发展东风带动本地职业教育的发展,各方面的政策尽量保持一致方向,比如落实编制需求方面,以防造成人才的不良流动。

 

谈营商环境

 

部分职能部门要改变慢作为不良作风

 

“部分职能部门还存在一些慢作为、不作为,甚至推诿的行为,或者对政策解读不深入,人为复杂化,导致有时企业不能及时享受到一些政策上的优惠,这些都影响了我市的营商环境。”作为一家企业董事长,王爱武谈到,要助推清远的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部分职能部门应转变工作作风,了解企业的痛点、亮点,提升政策解读能力,指导中小微企业申报项目。王爱武坦言,不少企业发展最大的制约是融资难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对发展前景好但暂时有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纳入风险补偿的贷款项目给予贷款贴息,也可以学习“重庆模式”,鼓励票据贴现中心和“绿色窗口”承办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全面、高效、专业的票据贴现服务,并给予小微企业贴现利率优惠。鼓励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并给予一次性奖励。

 

谈工业强市

 

要发展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

 

“清远不应成为珠三角淘汰产业的承接地,应该主动出击,响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尝试多往关键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方向发展。”在工业发展方面,市政协委员、广东聚航新材料研究院院长陈旭东认为,清远当前要想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创新驱动深化产业发展。在陈旭东看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做好顶层规划,逐渐淘汰过剩产能的产业,引导并鼓励、支持本地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将先进生产力和高端人才引向清远,一起来攻克一些“卡脖子”的核心技术,以此作为清远创新驱动的突破方向。

 

谈农业发展

 

建设市级农业产业园 发展现代农业

 

在农业和农村委讨论组上,市政协委员、阳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永芳就建设清远市级农业现代产业园发表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我市众多农产品相继入省级农业现代产业园建设名单,截至2019年底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212个。在杨永芳看来,单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推动实现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方面还远远不够,质量安全方面也难以得到保障。建议各县(市、区)每年打造一至两个市级农业现代产业园,产业园建设涵盖果树、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草药等农特产品,每个产业园市财政支持一千万到两千万元。

杨永芳介绍,去年来,阳山秤架瑶族乡兴起中草药种植,开始建设“南药小镇”,有四个主体区,类似于这些新兴产业都需要项目资金的支持,单靠企业、农户或当地政府资金去打造,不仅生产上不来,更别说推进深加工、仓储、营销及第三产业发展。

副市长雷玉春给予回应,市里准备在今年或明年推进市级农业现代产业园建设,同时将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成体系化发展。

 

 

谈生态建设

 

强化北部地区配套 安心搞好“一区”建设

 

根据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布局,清远北部定位为生态发展区。市政协委员、连南政协副主席唐海英希望省市在财政统一支付、建设用地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和保障,并简化审批流程。邵富育则建议,要强化北部地区的医疗、教育、财政、公路建设等配套,让北部地区安心搞好“一区”建设。

市政协委员、阳山县政协主席钟土城认为,清远北部地区具有天然的生态优势,但要思考生态优势怎么转化为生态产品,再转化为生态效益,只有这三个基础前提解决了,生态保障才能实现,“一区”建设才会有内生动力、积极性、主动性。

 

谈北江规划

 

做好北江规划 讲好北江故事

 

见证北江从“黄沙水道”变成“黄金水道”的市政协委员、清远海事局局长温伟冲表示,北江航道千吨级航道建成通航,将对清远经济带来很大帮助。

“北江就摆在前面,如何抓住机遇?”在温伟冲看来,北江有很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但目前缺乏对北江历史文化,如中宿起源、韩愈、苏东坡等历史人物在清远故事的挖掘,“桂林有印象刘三姐,浙江有宋城千古城,清远也可根据本土历史和文化演绎‘北江印象’,让外地游客来清远可以游北江、赏北江、在心里留住北江。”温伟冲认为,这也符合清远发展全域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

 

来源:“清远+”客户端

主办: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承办: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粤ICP备12062619号

地址:清远市清城区人民二路18号

技术支持: 清远市志远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