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斌 市政协第七届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清远市委员会秘书长。
担任清远市政协第六届委员、第七届常委以来,张彦斌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促进清远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撰写了一批调研报告和提案。
其中关于“北江水质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治理四条‘龙须沟’”等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
今年开展的关于“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和“振兴乡村文化”等专题调研,引起省、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深入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和提案,参与学习贯彻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群众心声,充分发表各种意见,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重要途径。
调研选题要精准
意见建议要客观可行
撰写提案或进行专题调研选题前,一定要紧密结合当前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充分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资源情况、民生诉求及存在问题。谋篇布局切入点要小而精;提出问题观点要明确;提出意见建议要客观可行。
2012年北江清远水利枢纽即将蓄水,加上北江航运、旅游船只大幅度增加,极可能造成北江水质变差,危及清远市区七星岗这个唯一的饮用水源取水点,甚至影响北江下游水质。针对此问题我撰写了《关于出台<北江清远水利枢纽库区水质保护管理办法>的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年出台了《北江清远水利枢纽库区水质保护管理办法》。
2014年广州(清远)产业园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如何把广州(清远)产业园打造成“一流产业园区”,我撰写了政协大会议政发言《合作共建广州(清远)产业园区要努力做好几件实事》,提出要先期缔结一份关系契约、编制一条跨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路线图、创建一个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收回园区一部分闲置土地、建设一座能够深度处理的污水处理厂、打造一支过硬的营商团队等六项建议,为市政府推进广清产业园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我为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撰写了《以“三大抓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议政发言,指出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清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存在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粗放式经营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综合效益偏低;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等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以创新现代化生产方式、加强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全域旅游为三大抓手,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要深入现场不能走过场
2017年我在撰写《关于尽快落实四条“龙须沟”治理工作的建议》提案时,调研过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无法取得一些关键数据和实际情况。我和调研组的同志没有气馁,沿着四条“龙须沟”一条一条从头走到尾勘察,找到了污水来源和流向,从现场获取了第一手数据和素材。撰写的提案内容客观、数据详实,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2014年,参与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开展的“关于北江水质保护”专题调研时,为了获得一些企业向北江非法排污的证据,我多次深夜蹲守,拍摄到企业偷排污水的影像,并制作成专题片提供给专题协商会议,真实反映了非法排污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清远市幅员辽阔,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1.53%,具有发展林下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利用好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为写好调研报告,我和调研组的同志走遍清远8个县(市)区,对我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远赴长白山学习外地林下经济发展经验,提出了结合本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和技术培训,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投入,科学制定林下经济展规划,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和建议。
牢记委员使命
坚持履职尽责
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渠道很多,但落脚点都是关注民生事业。我利用自己曾长期在媒体工作的优势,与电视台合作采编了一批专题报道。例如,反映“清远经验”的《习仲勋与清远经验》,反映清远农综改成效的《小山村 大样板》,反映精准扶贫的《汪洋三到瑶寨谈幸福》等多部电视专题片。多年来,坚持为清远电视新闻栏目作新闻评论,发出政协委员好声音。
依靠“党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机制,我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多数成果转化为提案或调研报告;一些调研报告通过提炼、浓缩后,转化为省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建议,实现调研成果共享。我还通过民盟这个平台向民盟广东省委、民盟中央、全国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为更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意见和建议。如参与起草《关于重启韶柳铁路建设的建议》,通过民盟中央、全国政协转交国家发改委,助推韶柳铁路建设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清远市委员会秘书长 张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