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建市30年发展,政协委员是经历者和见证者
——《政协委员看清远30年发展》序
梁志强
1988年2月28日,清远撤县建市;至2018年2月28日,清远市已经砥砺前行30年。清远市的发展,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进。
从集“老、少、山、边、穷”于一身的“寒极”到“南融北拓桥头堡,山青水秀后花园”,清远花了30年的时间,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建市伊始,市委、市政府创造性地提出,设立扶贫经济开发区,走出一条全国首创的“开放促发展、兴工脱贫、异地发展、体外造血”的扶贫新路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农村经济改革试验序列”。
1993年5月开始至1998年底,清远市有计划地组织了18万石灰岩特困地区和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贫困户人口迁移,为特困地区山民找到了一条迅速脱贫致富的捷径。
2000年,省委、省政府在清远召开了第一届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与山区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市委、市政府举办了大型的市庆招商暨香港(清远)友好协进会成立庆祝活动。清远,向全省、全国展现珠三角“后花园”的新形象。
2002年6月,市委、市政府作出新的抉择——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后花园’战略”,“从单一发展的思路调整为系统发展的思路,从眼前发展的思路调整为长远发展的思路,从局部发展的思路调整为覆盖全局的总体发展思路”。
2004年至2010年,清远市经受住了“非典”考验,战胜了“金融危机”和雪灾冰冻等自然灾害,连续7年GDP增速为全省“七连冠”,创造了后发地区快速发展的“清远模式”。
2011年,清远市第六次党代会上提出“南融北拓桥头堡,水秀山青后花园”的战略定位,在省委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两大核心战略的前提下,依靠一项又一项的改革和创新,在经济、农村、文化、生态文明、党建等领域迸发出勃勃生机,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路上走出了清远特色。
2012年3月,清远市政府与广州市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广清一体化”的战略构想。
2012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完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现场会,部署全面推进清远农村综合改革的任务。之后,在全市农村有条不紊地推进“三个重心下移”和“三个整合”,清远成为了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2013年底,省委、省政府决定由广州全面对口帮扶清远,两市商定以“广清一体化”为总抓手,推进对口帮扶工作。2015年,“广清一体化”上升成为省级战略。
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要求深入推进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加强广佛肇等珠三角区域层面的规划协调。
……
作为清远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全市历届政协委员亲身参与了清远的建设,经历和见证了清远建市以来30年的变化与发展。追溯过去、铭记历史,传播清远人的奋斗精神,在清远建市30周年之际,清远市政协办公室与清远日报联合推出《政协委员看清远30年发展》系列报道,秉承亲历、亲见、亲闻的原则,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原汁原味复盘各界人士参与和见证清远发展的重要细节和精彩故事,讲述清远这座新兴城市快速发展的脉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这是人民政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基础。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牢记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清远市第七次党代会确立了全市未来五年的发展布局,即实现“一个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一个战略定位”——打造“南融北拓桥头堡,水秀山青后花园”;实施“一个战略”——广清一体化战略;推进“两个行动计划”——南部地区加快融入珠三角、北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精心描绘的清远未来发展宏伟蓝图,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紧扣清远发展蓝图建言献策、献计出力,在一个新的时代,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