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献资料 > >正文

清远本土家谱中的家训风采赏析

来源 : 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发布机构 : 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日期 : 2019-3-20 10:01:00

清远本土家谱中的家训风采赏析

高常立

 

每一个家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家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远是中原人口南迁岭南的最早聚居地之一,家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家族文化通常集中体现在各地家谱中记载的家规家训上。清远本土家谱中蕴藏着丰富的家训文化资源。本文试对清远本土部分家谱中记载的家训从内容和风格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内容赏析

家族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家族文化价值观使家族成员更容易形成共同的目标,并对实现目标构成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家训是一个家族共同的文化价值追求。从清远本土家谱中记载的家训内容看,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点:

(一)从突出强调重点注意事项到涵盖居家处世的方方面面。佛冈民国《两岳朱氏宗谱》强调“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突出的重点注意事项是“嫁娶贵贤淑”。佛冈县高岗镇新联行政村《林氏念六公族谱》载:“父母不亲谁是亲,不重父母重何人。你若重他是六两,后代儿孙还一斤。千两黄金万两银,有钱难买父娘身。在堂父母百岁稀,生时不孝死徒悲。在生之时不敬重,死后空劳拜孤坟。在家不可言相激,一旦抛离永不回。要见面时难得见,要他归是难得归。若要父母重见面,除非三魂梦里随。劝君趁早行孝道,定保儿孙万代兴。”全文18句话126字,只在强调一件事:“孝敬父母”。英德英城老街高家巷高氏祠堂则以对联的形式告诫子孙:“世上千百年人间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而佛冈县汤塘镇汤塘村周姓家训涉及的内容却多达32个方面。即“32须”:“兄弟须互助,重感情,不相争。夫妇须相敬,同甘苦,不虚伪。长者需尊敬,重孝道,不疏远。幼辈须爱护,施教育,不姑息。读书须用功,永上进,不畏难。中文须发扬,勤修习,不懒惰。志气须豪迈,谋发展,不自卑。服务须尽职,忠职守,不卸责。做事须认真,干到底,不敷衍。实事须求是,持稳健,不浮夸。失败需再干,更积极,不灰心。立志须善良,除疑妒,不乱猜。处世须平和,讲礼貌,不骄傲。人格须崇高,重道义,不骗人。见义须勇为,乐助人,不害理。律己须严谨,勇改过,不妄为。待人须宽恕,留余地,不仇恨。言行须谨慎,守信义,不浮躁。脾气须抑制,能忍让,不骂人。法律须遵守,顾公德,不犯罪。谋生须正直,讲公道,不贪婪。是非须辨别,详分析,不轻信。生活须节俭,巧持家,不奢华。纠纷须排解,有度量,不诉讼。择友须谨慎,分好坏,不滥交。遇事须镇定,谋解决,不慌张。财富须知足,善运用,不强求。体格须锻炼,求健全,不颓废。饮食须清洁,讲卫生,不乱吃。过去须检讨,励将来,不固执。安居须思危,有远虑,不投机。家训须牢记,育子孙,传世代。”

汤塘围周姓始祖为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周敦颐曾在岭南为官,其后裔散居珠三角地区。16世纪周利堂两兄弟迁到清远县汤塘围下闸村、中闸村,为汤塘周氏始祖。

(二)从明确家族规矩到教诲族裔胸怀天下之志。 明确家族规矩,重视家族血脉传承是中国传统家训的一个共同特征。这一特征在清远本土家谱中也得到鲜明体现。以清城区源潭镇高桥社区格塘村曹氏宗规为例。据《高桥曹氏族谱》载,曹氏宗规有十二条:“一尊祠宇,二谨坟茔,三诚祀事,四裕祖尝,五重宗子,六郭本支,七严谱牒,八尚齿德,九崇节孝,十兴义学,十一务正业,十二勤诲勉”。这十二条中,第一至第九条讲的都是关乎家族血脉传承的事宜。广泛分布在英德的英东片和英中片吴姓,其家训是“孝父母,友兄弟,敬长上,和邻里,勤本业,莫非为,择婚配,慎祭扫”(《吴氏族谱》)。清城源潭镇洞尾村委良洞村刘姓家训为:“敦孝弟:孝弟为百行之首,凡为人子弟者,不可忍灭天性,兹我族子孙,宜敦孝弟于一家。睦亲族:宗族为万年所同,虽分房系支派,实源同一脉。和乡邻:乡邻同井而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不可相残相斗,视异姓如骨肉之亲。明礼让:礼让为处世之道,应提倡谦逊之风。务本业:士农工贾,各有其业,业精于勤、荒于嬉,凡务其业者,宜自食其力,切勿闲游于度。端士品:士为名之首,为官者要明礼义,隆其名,贵有其实,若荡检逾闲,不求上进,后悔莫及。隆师道:师道为教化之源,尊师重道,正以崇其教也,宜尊之崇之。修坟墓:坟墓为藏祖先魂骸,要常整修、祭扫。戒犯讳:子孙择名时,不得择父兄叔伯之名。戒争讼:争讼非立身保家之道,争必有失,祸从口出,宜忍让,勿导致亡身及行家荡产之悔。戒赌博:赌非人生正业,一入赌场,百业俱废,人格亦轻,宜自守本分,切勿贪财,害累终身。戒淫恶:淫是万恶之源,宜检身防过,免损名节。戒犯上:不得以卑凌尊,以下犯上,宜尊长敬老。戒轻谱:家谱是一家一族之宝,应爱惜珍藏,以传后世,详悉源流,查考世系。”吴、刘两姓的家训涉及的项目虽多,但内容范围却不出家族事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人和士大夫不懈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也往往体现在一些家族的家谱家训中。 英德市桥头镇板铺村梅屋梅姓的八字家训“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英德鼎臣公族谱》),便与这种精神追求高度吻合。而清城区凤城街田龙社区谢姓的家训,则更是把这种精神追求发挥到极致。《田龙谢氏族谱》载:“脱去凡近,以游高明。莫为婴儿之态,而在大人之气。莫为一生之谋,而有天下之志。莫为终生之计,而有后世之虑。不求人知但求天知,不求同俗而求同理。”这段家训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二程”(程颢、程颐)的“四大门生”之一谢良佐之口。谢良佐是田龙谢氏的先祖。将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要“脱离凡俗那些人,去结交有识之士。不要做小儿女的姿态,要追求成大器。不单单为了自己一生而谋划,要有为天下人谋福祉的志向。不为此生而营营苟苟,要考虑身后的清名。做事不求人们认可,要心存敬畏(敬天),不盲目追求一致,要追求真理。”仔细品味谢良佐的这段教诲,相信不仅其族裔,即使普通的读者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精神营养,受到启发和激励。

(三)从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到与时俱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各地家谱在记载家训时的一个突出特点。清远本土家谱在记载家训时也是如此。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佛冈范姓家训和英德林姓家训。佛冈县迳头镇楼下行政村范氏家训百字铭:“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理,修身奉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范氏族谱》)。英德横石水镇江古山村英德《林氏族谱勉辞》:“1.崇道德。崇高道德,为人之本,习字美德,需人指引。投拜名师,聆听教训,待人接物,谨言慎行。有错必纠,改过自新,谨遵法规,切戒横行。道德君子,处事公正,不偏不倚,受人钦敬。2.明书里。读书明理,至圣至真,立志攻书,前程似锦。书分好坏,须当择清,淫秽书刊,摒弃为正。有益书籍,多学多问,益心强智,才干倍增。博学多才,大业可成,造福社会,永驻芳名。3.尚慈孝。父母慈善,儿女孝敬,中华美德,族人铭记。培育儿女,尽责尽心,倾心教养,树德树人。孝敬父母,衣食住行,面面俱到,父母宽心。心身作则,身体立行,代代相承,家旺族兴。4.孰和睦。和睦友善,铭记于心,夫妻友爱,相敬如宾。父母儿女,血缘亲情,父慈子孝,相辅相成。兄弟姊妹,互让互敬,妯娌姑嫂,相互关心。叔伯兄长,宜常记挂,全家合睦,幸福永存。5.培荫德。积德行善,子孙昌贤,培植荫德,助人为先。善待孤寡,助贫助残,多行善事,福寿无边。6.重操守。人间贵贱,操守为先,贫贱不移,富贵莫乱。为人不阿,为官莫贪,矢志不移,前途无边。贫贱娼盗,子孙受难,富贵淫乱,祸在眼前。为人阿谀,奴才可叹,为官贪占,必遭天谴。7.量职业。人生在世,择业当先,无职无业,衣食无沾。择选职业,因人而参,越创代俎,适得其反。聪明攻书,培育才干,勿贪近利,误人程前。迟钝愚笨,宜早盘算,农工商贾,宜早决断。8.习勤俭。竭力营谋,应视为勤,量入为出,当视为俭。勤俭持家,方为正道,兴家立业,福寿无边。9.正夫妇。夫为中柱,勇挑大梁,正直向善,不息自强。妻为横木,梁固屋张,向夫教子,持家安邦。夫妻互敬,相扶相帮,携手共进,有驰有张。克勤克俭,奋发努力,幸福美满,家道久长。10.敬师友。师长教诲,恩泽久长,尊敬师长,理所应当。挚友之间,赤诚相帮,兄弟情谊,铭记心上。敬重师长,至诚至善,表里如一,情义留芳。背弃师友,待慢师长,无情无义,寡人难当。”与时俱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编家谱不同于传统家谱的突出特色。其中,英德市鱼湾镇蓝姓家训最具代表性。蓝姓家训为:“敦孝悌,端士品;和宗族,睦乡邻;严律己,礼待人;讲仁义,重诚信;务正业,需勤奋;戒淫恶,循人伦;忌赌毒,要认真;上报国,下益民。”(鱼湾象岗司《蓝氏族谱》)拿这段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公民个人层面的八字价值准则相对照,笔者发现二者在内容要求上的契合度几乎是100%。核心价值观讲“爱国”,蓝姓家训讲“上报国,下益民”;核心价值观讲“敬业”,蓝姓家训讲“务正业,需勤奋”;核心价值观讲“诚信”,蓝姓家训讲“讲仁义,重诚信”;核心价值观讲“友善”,蓝姓家训讲“严律己,礼待人”。尤其难得的是,这段蓝姓家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之前就已经被写进《蓝氏族谱》,不能不叹服:高手在民间!

二、风格赏析

清远本土家谱中记载的家训风格多样,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既有接地气的“下里巴人”,又有高大上的“阳春白雪”。连南大麦山镇黄连村过山瑶盘姓家训是“不贪他人财,不奸他人妻,不做亏心事,不损祖宗德。”这则家训用四个否定句极其简单明了地告诫族人应该守住的道德底线。前两句“不贪不奸”写实,针对具体现象;后两句“不亏不损”写虚,是原则上要求。“实”“虚”之间又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只有做到“不贪不奸”,才能实现“不亏不损”。这则家训中最接地气的告诫莫过于“不奸他人妻”一语。作为读者可以想见,在相对汉人而言爱情观念比较开明的瑶区,人们在享受恋爱婚姻自由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难免会出现个别违背当事人意志的“霸王硬上弓”现象。所谓“不奸”,就是不强迫,这是底线中的底线。如此接地气的语言表达,非局中人断难说出。佛冈县龙山镇上岳行政村朱姓家训是:“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合理之事当从,非理之事勿作。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奴仆不可不恤。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者也,可不慎哉。”(《先贤文公家训》)这则家训源出宋代理学家朱熹之口。寥寥两百字,字字珠玑,全面阐述了朱熹关于治家做人处世的准则: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柔、长礼友信,倡导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堪称清远本土家训高大上的典型代表。

(二)既有浅显易懂的大白话,也有富含哲理的金句子。清城区龙塘镇银盏村赖姓家训为“广州文总”六烈士之一赖寅倣之子赖挺骧所撰,其内容为“讲科学,讲卫生,爱护身体,身壮力健。不贪玩,不懒散,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不怕苦,不怕难,努力拼搏,争取优胜。胜不骄,败不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爱中华,爱家乡,诚恳朴实,多作奉献。”全文20句70个字,句句都是大白话,易懂好记,小孩子都能看明白,是真正的长辈对晚辈的教诲。除却大白话,清远本土家训中也不乏富含哲理的金句。如:英德林姓家训有“读书十则”:“静坐则神清;澄思则理透;好问则识广;多读则学博;稿易则文精;功纯则德进;勿泫奇而附会;勿穿凿以聚疑;无卧薪尝胆之志,则心思不专;无破釜沉舟之勇,则功夫不深。”这段关于读书的高论,可说是对《中庸》中关于治学的名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进一步阐发,其精辟程度完全可以和英国哲学家培根关于读书的名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相提并论。又如:佛冈民国《如恬公朱氏宗谱》记载的家训“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这则家训针对传统社会上流行的不论德行的尊老观念,独到而深刻地提出了一个以德为尊的新主张,既发人深省,更值得推崇。其在形式上又极为对仗工整,闻之难忘,堪当清远本土家训中的金句之首。

(三)既有千叮万嘱的长篇大论,又有高度概括的微言大义。从笔者手头掌握的家谱资料看,清远本土家训内容篇幅较长的主要有英德邱姓和林姓两家。《中华邱氏大宗谱(广东英德分谱)》中记载的邱姓家训全文861字(含标点),内容相对比较繁杂,告诫语分作五个方面(一要继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发扬老祖宗传统美德;二要以耕读为业,忠孝传家;三要人贵有志,志贵有恒;四要勤勉,戒游手好闲;五要与时俱进,新形势要接受新事场、新思想),并分别展开说明。英德《林氏念六郎公族谱》中记载的林姓家训全文更是高达2202字(含标点)之多,内容分作“重教养”、“务读书”、“明德性”、“崇孝道”四个方面,其中不乏精辟之语,上文提到的“读书十则”正是出于此谱。除少数长篇大论外,清远本土家训更多采用的是高度概括的微言大义。如:清城区石角镇林姓家训的“八当”(国法当守、家规当尊、师尊当敬、交友当正、处世当明、生计当勤、族谊当敦、祭祀当诚)、源潭镇刘姓家训的“六戒”(戒犯讳、戒争讼、戒赌博、戒淫恶、戒犯上、戒轻谱)、英德江姓的“守四宝、防四贼”(孝、义、勤、俭谓之四宝;酒、色、财、气谓之四贼。能守其四宝而防其四贼,有不可以立身成家显亲扬名者乎)等等。

 

(高常立作者系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地方志专家库专家)

 

 

主办: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承办: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粤ICP备12062619号

地址:清远市清城区人民二路18号

技术支持: 清远市志远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