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17日,中共粤赣湘边军事委员会决定:将江南、江北、九连、翁江、五岭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属部队统一改编,执行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区民众起来,配合大军行动,在敌人之溃退路线上截击、袭击、扰乱敌人,并尽一切可能支援大军。
2月,活动在五岭地区的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二支队(简称北二支),司令员黄业,政委张华。北二支主要在韶关地区活动。
4月,活动在渝江地区的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简称北一支), 司令员兼政委何俊才。北一支在英德、佛冈地区活动的部队有二、四、五、六团和独立第五大队。
此前,中共粤桂湘边军事委员会已下令将清远、阳山、连县、连山、连南、乳源6个县的武装力量整编,并成立了连江支队、绥贺支队和桂东独立团。1949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连江支队"(简称连支)发表成立宣言,正式对外公开番号,司令员冯光(牺牲后由周明任司令员兼政委),政委周明,副司令员马奔,副政委蔡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炎光,后为陈奇略。连支下辖一团(飞雷队)、二团(火箭队),广(宁)四(会)清(远)边大队、英(德)清(远)边人民解放大队、连阳起义部队等十个团(大队)。人数从成立时的900多人发展到公开番号后的5593人,建立起拥有80万人口的解放区,控制了除上述各县城以外的约2/3的游击活动区。
这时期,广东各地的人民武装得到迅速发展壮大,解放区和根据地连片发展,全省多数乡村已获得解放,近1/3地区已建立了人民政权,为南下解放军进入广东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时,国民党华南地区军政长官余汉谋按照蒋介石“巩固粤北,确保广州”的部署,纠集由闽、赣逃粤的胡琏、方天等残部11个军的15万人,在广州地区的东部、北部设置了3道防线,做最后的顽抗。
1949年月10月2日,广东战役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和两广纵队奉命进人广东。其中第四兵团主力于1949年10月7日解放北重镇曲江(韶关),后继续南下追击敌人。
来源:《档案叙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