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阳四县解放过程
在连阳战役发起前的10月底,连江支队十团在宜章县黄沙堡与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四兵团的部队会师,向解放军报告了连县大路边地区的敌情:沿铁路败退到大路边地区的国民党交警第十七总队残部等约1100多人。11月初,二野四兵团决定派出第十三军三十七师一0八团的两个营与连江支队部队一起消灭盘踞在大路边地区的国民党交警残部。11月5日拂晓,战斗开始,野战军一0八团从大路边北面发起主攻,连江支队十团控制村前制高点红磊顶。国民党交警部队从村前冲出,连支十团居高临下向敌人射击,敌向连支十团猛攻,战至下午三时连支十团撤出红磊顶,到大塘村向野战军报告情况。野战军通知黄沙堡的部队支援。晚上7时,增援部队赶到,用炮兵轰击敌人,夺回两制高山头,国民党交警部队败退,向星子方向逃。在战斗中,大路边村的民兵和群众踊跃支前,组成300多人的担架队和80多人的送饭队,对战斗的顺利进行支援很大。此战役毙伤敌100余人,俘3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野战军牺牲55人,80多人负伤;连支十团牺牲2人,数十人负伤。
12月初,解放连阳战役打响。前线指挥小组按预定的作战计划,指挥各部队对国民党军发起进攻。
北路方面:野战军四十八军四二八团于12月3日从乐昌乘火车出发,到坪石后步行往宜章黄沙堡。4日,与连江支队七团会合。5日晚到达蚊子冲,然后兵分两路。
北路第一路由野战军四二八团团长李洪元和连江支队第七团团长肖怀义、政委黄漫江率领主力于天光山经洛阳从东面直奔东陂。12月5日,第一路的先头部队在洛阳抢占当地自卫队的山头哨岗,缴枪12支。接着,第一路军继续前进,驻扎在大营村国民党自卫中队在解放军的重压之下,该中队中队长李雪亭被迫率部缴械投降,于是部队直出旗王岭,围攻东陂镇。6日,驻守在东陂的国民党军向大龙山溃退,第一路军顺利占领东陂镇。
北路第二路由第四二八团副团长徐彦凯率领第二营,连江支队第七团黄振、吴年、黄雄率领两个连配合,绕道黄洞山从北面包抄东陂镇。部队从天光山经桐木冲于6日上午到达黄洞山,获悉前面丰阳梁家水村驻有溃退下来的国民党交警第十七总队残部600余人,决定先歼灭这股敌人,为继续前进扫清道路障碍。6日下午发起总攻,敌交警退路被截,拼死顽抗,解放军奋勇进击,至傍晚攻入北门巷和半边街,夺下炮楼。敌盘踞在总部,以祠堂东侧的小河为界,与解放军形成对峙状态。经过几小时激战,把敌人分割包围在几个狭小阵地内,切断其相互间的联系,随即进行政治攻势,向敌指挥机关发出最后通牒,限令他们在30分钟内缴械投降。与此同时,解放军通过群众找来大量的辣椒粉和石灰,包扎在手榴弹上,一批一批地投入敌指挥机关的大祠堂内,石灰和辣椒粉随着手榴弹的爆破,烟尘腾起,里面的敌人有的被炸死,有的呛得泪水鼻水齐流,咳嗽不止,哭喊连天。顽固的敌人支持不住,只好于7日凌晨从窗口竖出白旗投降。其余据点守敌得知总部投降,也纷纷放下武器,战斗全部结束。此战,共毙伤敌200余人,俘交警部队上校队长李学忠以下官兵44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33挺、炮2门、长短枪400余支。野战军牺牲副连长赵廷贵以下22人。
梁家水战斗结束后,北路部队在东陂会合,留下一部分继续清剿东陂一带残敌,主力则从东陂下西岸、石角,直插李楚瀛老巢连南三江。7日下午开始围攻三江城,8日凌晨攻陷三江城。战斗中击毙敌营长莫家铨等多人,全歼国民党守城部队二个连,国民党连南县长陈国良等被俘。连南县城三江获得解放。
1950年5月16日,连南县人民政府成立,成崇正任中共连南县委书记兼县长,梁础任副县长。
解放连南后,前线指挥小组立即命令北路部队由四二八团李洪元团长率领该团1个营的主力,彭厚望率领连江支队七团1个连配合,马上进军连山;黄漫江和黄振率连江支队七团1个连在三江待命,准备接收连山。8日晚,部队顺利占领连山旧县城太保。9日上午,彭厚望用电话向国民党连山县府发出通牒,限令他们于10日中午前无条件投降,迎接解放军入城。9日中午,国民党连山县府无条件投诚,并派出其代表到达太保迎接解放军。部队还接受了国民党连山保警中队长彭兆祥等官兵50余人投降。解放军部队于10日下午4时进入连山县城永和,连山县城获得解放。11日,李洪元团长率北路部队离开连山县城,从加田经上洞到寨岗,参加追剿逃窜到南岗的李楚瀛残部。同日,黄漫江、黄振奉命率连江支队1个连和接管干部到达永和,宣布成立中共连山县委,书记兼县长黄漫江,副县长彭厚望。
中路方面:北江军分区第十二团和野战军四二九团2个营及师侦察连从坪石直奔连县大路边村,在这里会合连江支队十团于12月6日半夜包围了连县星子镇。7日拂晓,部队发起攻击,分东、西、北三路同时向镇内冲击,敌人乱作一团,不敢抵抗,大部分从南面空隙逃窜。攻占星子镇后,部队立即向连州方向追击,当天晚上,中路部队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连州城。驻守连县的李楚瀛获悉三江被解放军占领的消息,乘解放军围城部队尚未到达,于当晚率部1000余人,匆忙从连州镇南门渡河,经瓦窑岗、九陂向黎埠逃窜。解放大军和北江军分区第十二团进入连州城,从而解放了连县县城。部队进占连县后,又马不停蹄地向黎埠跟踪追击敌人。李楚瀛被解放军追上,仓促应战,但在解放军猛烈攻击下,被迫抛下部属,只带亲随100余人向瑶山逃走,其余失去主帅,无心恋战,四散溃逃,大部分做了俘虏。
连县人民政府于12月20日成立,中共连县县委于1950年1月成立,蔡雄任县委书记兼县长,萧少麟为县委副书记,黄孟沾为副县长。
南路方面:四野四十八军一四三师机关炮营和北江军分区暂编第三团、清远保安团、连江支队第五团的两个连,在军分区参谋长黄云波率领下,挥师向英德西部进剿。此时,在英德的反共救国军第九军第六十一团团长张隆、六十三团团长张观带,慑于解放军的军威,只身到浛洸向解放军投降,因而加速了敌人的瓦解。但盘踞在英德黄花的梁猛熊,负隅顽抗,与李楚瀛互相呼应,继续与人民为敌。南路部队兵分两路作战:一路以警炮营和军分区暂编三团1个营为主,由黄参谋长指挥,会同从清远调来,由团长兼政委苏陶率领的清远保安团2个主力连,进军黄花,直捣阳山;另一路以军分区暂编第三团为主,团长兼政委王式培率领,进军大湾。12月7日,在暂编第三团的追击下,反共救国军驻西牛的一个中队100余人投城。9日,解放了英德大湾。至此,英德全境解放。10日,驻阳山江英的反共救国军团长陈子模率该团一部投诚,缴获武器一批。13日,解放阳山七拱。14日,清远人民保安团进军青莲圩,经过一场小战斗,解放了青莲圩。是日,两路大军会合,解放阳山县城。反共救国军成家球中队60余人投降,阳山县长李谨彪率残部500余人,逃往秤架圩。15日,阳山大塱解放。
12月底,中共阳山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成立,张彬任县委书记,梁天培任县长,毛鸿筹任副县长。
南路部队解放阳山县城后,按原计划继续向黎埠进击,与中路、北路部队会师三江。12月16日,在瑶胞房大珠六的举报和引导下,野战军四二八团三营八连将李楚瀛以下48人捉拿归案。李谨彪逃往秤架圩后,以两个连部署于秤架、岭背之间,其余驻守秤架圩。20日,南路部队一部占领岭背。24日,从岭背出发,攻击龟缩在秤架圩的李谨彪残部,李谨彪带伤化装逃脱。战斗至中午11时结束,解放了秤架。此战敌营长以下19人,俘10人,缴获炮2门、重机枪1挺、其他武器1批。
来源:《档案叙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