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原称仪凤台)坐落在清远旧城隍街原清远工人文化宫的位置。在宋代,这里原是清远古城的一座小山岗,宋代在此建有官署。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官署前的梧桐树林有凤凰栖息,后来生长出三株硕大的灵芝,因而知广州军李昌龄便在官署前建凤凰台(仪凤台),台上曾建有凤凰楼。坐落凤凰台的这座小山岗被称为凤凰山,前面的一条街叫凤凰街,由于凤凰在官署后面飞走,所以后面的街叫起凤里。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建土城墙时,凤凰山处于城墙内的西南角。明洪武帝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将土城墙改筑为砖城墙后,在凤凰台不远的城墙东南角转角处建有一个钟楼。明万历十九年六月有金凤凰成队在凤凰台上空飞翔;同年七月二十六日有二只大鸟栖息在凤凰山的梧桐树上呈五彩斑斓,到午后飞向鰲塔顶上。当时的通判吴聘用为此在凤凰台上建一亭称凤凰亭。
明清清远盛行建寺庙。明代在凤凰台后面建有一座城隍庙。由于那时城隍庙香火十分兴旺,将凤凰街改称城隍街。明代钟万春《凤凰台》诗记述:
凤凰台上凤凰來,
迤逦千秋只此台。
古庙啼莺空隔业,
深春梧树好谁栽。
影涵城郭云偏锁,
地南天转水竟廻。
形腾只今还兀兀,
高翔寥廓使人猜。
清代初期,凤凰台一度损毁严重,凤凰台分别在乾隆二年、嘉庆十二年、同治十二年进行多次重修。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评定的凤城名胜八景有“凤台朝旭”的观景台。清代郭钟熙留下了一首《凤台朝旭》诗文:
层台声峙壮南崗,
艳说当年集凤凰。
振采归昌开气运,
和声鸣盛大文章。
辉留雉堞迎朝旭,
韵写桃笙入旧腔。
试看吉人歌翙翙,
羽仪王国效赓颺。
抗日战争时期,因为修建防空洞需要麻石砖块,凤凰台和凤凰亭被拆毁。
凤凰台亦是清远凤文化的发源地。由于有了凤凰台,因而一直以来清城的别称叫“凤城”。凤凰台就是传说中的凤头,凤脊背在旧县政府,今城市广场处;凤尾在松树岗;一对凤翼是东门岗和西门岗。并且一直流传一个悲壮的人凤互救的传说《凤城的传说》。
(作者系清城区图书馆馆长 李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