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界别信息 > >正文

2018年清远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 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暑期座谈会发言摘录

来源 : 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发布机构 : 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日期 : 2018-9-4 11:12:00

8月31日,2018年度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暑期座谈会在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清远日报记者 吴明 摄

8月31日,2018年度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暑期座谈会在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清远日报记者 吴明 摄

广清产业园总体鸟瞰图

广清产业园总体鸟瞰图

美林湖社区

美林湖社区


 

 

美丽乡村建设怎样做好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如何引进和培养人才、广清产业园公共服务建设滞后如何破解、营商环境如何改善……

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在2018年清远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暑期座谈会上,我市6个民主党派、市工商联和市知联会负责人逐一发言,介绍今年以来特别是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召开以后,围绕乡村振兴、广清一体化、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营商环境改善等问题开展调研的情况。

 

九三学社清远市基层委员会主委、清远市副市长邵军:

 

广清产业园和美林湖社区打造产城融合功能区。

广清产业园不仅是单一的工业园,同时也是清远构建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功能区,但园区与周边区域联系薄弱,产城融合度不高,产城一体化滞后等问题长期存在,周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滞后近年来已成热点问题。

九三学社清远市基层委员会建议,将3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示范区和美林湖社区联动,功能互补,共同构建区域配套服务体系,打造为产城融合功能区,成为清远市南部重要功能组团、现代产城融合示范区。以此破解广清产业园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产城融合度不高的难题。

为达成这一目标,调研组建议协调工作小组机制,由政府协调各方探索建立协调工作小组,定期召开推进会。

要打造产城融合功能区,打通园区和美林湖社区两地的交通和公共服务势在必行。二者之间的规划通道仅4公里,实际路程却将近8公里,连接两地的道路仅为公路级别,道路断面窄、等级低,还需要承载过境交通功能,很难满足融合发展的需求。

为此,调研组建议,尽快启动华清产业大道西段和环镇公路的建设,以便于后期引进产业和开发建设;建议优先启动湖岸西路的建设,联通园区和美林湖社区。

针对产业园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问题,调研组建议,在园区建设综合配套服务中心之外,打造美林湖综合配套服务中心,督促社区各企业完善自身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考虑到学位缺口大、学校选址困难等问题,尽管美林湖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在建设,调研组仍建议在美林湖社区新增建设1所36班的小学,并加快推进建设中英广清国际医疗健康城。

 

民盟清远市委员会主委、市政协副主席陈建华:

 

市民盟以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引,为清远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并围绕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就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文化弘扬、全域旅游、粤北生态保护区等问题开展调研。

 

民进清远市基层委员会主委、市政协副主席陈丽霞:

 

乡村振兴必须加强人才建设,应该加强制度保障,把编制、经费向乡村倾斜,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同时也要培养一批本土农村人才,要提升基层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农工党清远市委员会主委、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景勇:

要把农村环保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纳入清远市环境保护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解决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污染的问题;并建立和完善管护机制,落实乡镇环保机构人员经费。

 

民革清远市基层委员会主委、市法制局局长廖卫华:

 

《中共清远市委关于解放思想再造优势奋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是我市各民主党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主线,清远民革结合民革党员的界别主要是社会与法制人才,以及民革一直以来的调研重点——三农工作,针对现代农业产业、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等问题开展调研。

 

市知联会副会长、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家政与艺术学院院长助理、市民族歌舞团团长刘雪萍:

 

我市小汽车数量增速快,停车场不足,动态交通集中拥堵、静态交通资源利用率不均衡现象仍未改善,停车管理效率低,有必要建立覆盖城区路网动态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城市级的道路停车管理平台”,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民建清远市支部主委、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外贸学院院长李东:

 

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机制。

民建清远市支部针对我市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开展调研,分析了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对清远的影响,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机制、争取将粤北生态保护区纳入省财政预算经常性科目,探索生态产业发展新路径等建议。

分析省初步划定的生态特别保护范围,其中包含部分水电站和矿产资源,是所辖县(市)的主要产业、地方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态功能区生态发展区域的定位,禁止或限制开发将给进一步开发和发展本地资源带来影响;此外,各自然保护区内缓冲区、试验区仍有不少人居住,实施移民搬迁难度大;生态保护区环境保护投入对当地财政的压力也不容忽视。要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清远不得不面临这些问题。

“2017年全市生态保护补偿转移支付4.5亿元,金额对解决生态发展区域各区县的需要可谓杯水车薪。”目前的生态转移支付机制缺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金额偏低,近年来在省、市两会上多次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起,清远民建调研组同样提出建议,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特别补偿保护机制。

争取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建议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费,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用于保护区内移民安置及后续补偿金;同时,在用地指标、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也应制定相应的扶持和补偿机制。

争取国家和省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给与粤北生态保护区建设特殊政策,争取省级层面统筹帮扶,针对生态保护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交通基础设施等加以重点支持。争取把粤北生态保护区纳入省财政预算,设立经常性科目。

“辽宁、山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都已在行政辖区内的流域开展了生态补偿横向支付机制。”调研组建议我省学习其他省份经验,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机制,由珠三角等下游受益地区给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提供合理的经济补偿。

 

市工商联主席、广东进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坤洪:

 

希望政府部门对企业的诉求敢于担当,避免“因审批事项与清单稍有不同就要会议通过”。

“政府的三通一平等基础建设、教育交通等配套设施、土地周边规划等跟不上企业增资扩产要求。比如金发科技2019年由于生产线增加要新增员工2000人,但广清园没有教育配套设施,导致招工难。”市工商联收集整理了来自非公企业的建议意见,赖坤洪代表非公企业发言,提出了多项来自民营企业的建议和期待,建议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落实,期待继续改进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企业诉求的重点,赖坤洪发言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对企业要求解决的问题要敢于担当,不能相互扯皮推诿,“不能因审批事项与清单稍有不同就要会议通过,导致审批时间人为延长。”

赖坤洪还谈到,由于政府职能转变,部分商事工作由中介外包服务,中介公司通过摇号中标后形成垄断,项目收费过高又缺乏监管,加重了企业负担。

赖坤洪同时建议,对于没有造成严重污染、没有发生重大事故、只是部分项目不达标、可以通过整改解决环保问题的企业,不能搞一刀切,一律关停了事,要给予时间进行整改,使其能继续生产完成订单,否则容易导致停产-赔偿-破产的恶性后果。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 毛远策

 

主办: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承办: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粤ICP备12062619号

地址:清远市清城区人民二路18号

技术支持: 清远市志远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