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种初心,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高尚,没有一种使命,比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伟大。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当其时。
由中共英德市委宣传部编印《杨远明先进事迹》,目的是让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杨远明同志先进事迹中汲取榜样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担当实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以平凡铸就不平凡,为英德实现高水平保护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杨远明,男,汉族,广东英德人,大专学历,1965年2月出生,1982年12月参加工作,199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英德市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第六党支部书记,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任英德市白沙镇车头村党总支第一书记,2016年5月起在英德市白沙镇石园村开展驻村精准扶贫工作。2019年8月27日,杨远明同志驾驶摩托车准备入村与村干部商议扶贫资金使用问题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不幸因公牺牲,年仅54岁。
● 2019年9月16日,中共清远市委追授杨远明同志“清远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2019年9月11日,中共英德市委追授杨远明同志“英德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一起来学习杨远明同志的先进事迹
2019年8月27日上午10:30左右,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驻白沙镇石园村扶贫干部杨远明同志,在从镇上前往扶贫村安排工作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不幸因公牺牲,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当时陪伴他身旁的是散落一地的帮扶贫困户资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视察时,对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说到,“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而英德市人民法院扶贫干部杨远明正是用生命践行投身扶贫工作的初心和使命。
抓党建促发展
“脱贫工作想要做得好,必须有一个好的村委班子!”今年54岁的杨远明曾两次担任驻村干部,入村的第一时间就是抓基层党建工作,以党建促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是他开展扶贫工作的一项“法宝”。
第一次驻村
杨远明第一次驻村是在2015年9月,他被法院派往英德市东部距城区70多公里的白沙镇,担任车头村第一书记。车头村作为“软弱涣散村”,情况较为复杂。
为解决问题,杨远明经常深入农户家中宣讲政策,进行调查摸底,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同时围绕提高农村组织化水平,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对村委党建工作进行规范化治理。在他的工作日记上,第一页记载的就是第一书记的主要工作职责。
杨远明通过调动群众、村党支部、村理事会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各项工作,当年年底就成功完成了车头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摘帽工作。
第二次驻村
2016年5月,杨远明结束了车头村的挂职工作两个月后,再次被派到白沙镇石园村驻村扶贫。
到了石园村,他以2017年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通过大量走访联系,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对村“两委”班子人选物色和考察工作,把两名学历高、素质强的年轻党员充实进了村“两委”班子,通过选好致富带头人,抓好“三会一课”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发挥基层党支部脱贫攻坚的尖兵作用,为更好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打好基础。
在杨远明的带动和帮助下,两条村的党员干部不但转变了工作作风,基层党组织活力也被激活,石园村和车头村党总支部先后分别被评为2017年度英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18年度白沙镇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年走访贫困户1100人次
刚到石园村,杨远明发现石园村资源匮乏,第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薄弱,贫困户家庭收入单一,主要靠耕种农作物及少数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为主,脱贫难度较大。
为了摸清贫困户情况,他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调查。杨远明年纪偏大,不熟悉电脑,为了把扶贫户的资料准确、及时地上传电脑系统,不拖扶贫工作的后腿,他经常白天下乡调研摸查情况,晚上快速资料录入,有时遇到网络塞车,他调好凌晨的闹钟,大半夜起来录入资料。
三年来,杨远明累计走访贫困户1100人次,户均走访15次以上。白沙镇扶贫办主任卢想坚说:“杨主任一户一户的走访核实贫困户资料,对这些扶贫户他都很熟悉了,扶贫资料都对答如流,因为心中有数,问到什么情况都可以马上回答出来。”
挨家挨户宣传扶贫政策
89岁的邓宏成是村里的五保户,也是危房改造“钉子户”,住的是100多年前的破旧房子,下雨时经常渗漏。因为年纪大,思想比较固化,刚开始他并不同意进行危房改造。
杨远明主动承担劝说工作,并提出另外选址新建房子的办法。老人思想慢慢地转变了,最终同意进行危房改造。在得知邓宏成的建房启动资金不足时,他还自掏腰包,资助邓宏成3000元,现在老人已经住上了新房子。
底子清了,摸排准了,再把政策落实好,就能打出一手扶贫好牌。
经过对比分析,杨远明认为量化入股分红扶贫方式适合石园村的实际情况。但因为村民不了解政策,在2017年6月的第一次精准扶贫量化入股大会上,过半数的贫困户持反对态度。
为做通贫困户思想工作,杨远明与村干部一起进村入户去动员,解读扶贫政策、介绍企业经营状况。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杨远明与村委干部跑遍了每一户贫困户,先后组织了6次会议。2017年8月,37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代表全部同意入股。现在,每户贫困户每年都可以拿到分红,少的几千元,人多的一户能分到一万多。
在日常驻村中,杨远明就有意识地在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等方面下功夫,用真情感动群众,通过逐家逐户政策宣传引导,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做兄弟、朋友,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
29岁的邓湖广家里有6口人,父亲精神有问题,妻子又要照顾三个年幼孩子无法务工,只靠他一个打工赚钱养家,遇到困难或者有什么困惑,他会经常找杨远明谈心,寻求帮助。
2018年初,一直在外打工的邓湖广回乡创业,开起了一家五金加工店,专门做加工生意,但开店2个月后由于店铺运营资金问题,无法正常运作。杨远明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想到扶贫工作中的小额信贷政策很适合解决邓湖广目前的燃眉之急。
他指导邓湖广做好资料将申请资料递上去了。很快邓湖广的2万元扶贫小额贷款资金就到位了。现在,邓湖广店铺生意已经进入正轨,还分期付款购买了一辆皮卡车用于营运。
“我现在生意好了,生活也跟着改善,每年都有几万块的盈余,这都全靠杨主任当初的帮忙。”邓湖广说,“我以后一定要用心做,不辜负杨主任的一番苦心。”
通过杨远明和石园村委全体干部3年多的努力,石园村2016年至2018年完成脱贫63户159人,剩余4户11人也有望于今年年底脱贫。贫困户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三年增长了两倍多,达到13638元。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杨远明连续三年被英德市评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来源:网信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