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其它 > >正文

88万亩麻竹笋,如何既绿青山又富百姓?

来源 : 发布机构 : 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日期 : 2024-3-16 17:30:19

绿美广东

幸福生活

生态建设清远行


春风暖岭南,绿美满广东。315日,广东“民声热线”访谈室特别节目推出《绿美广东 幸福生活——生态建设清远行》,联合“清远行风热线”节目,走进位于清远英德市的西牛镇小湾村,看小小的麻竹笋如何绿了青山、富了百姓,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全省上下合力擦亮“最美底色”,更好留住绿美广东乡愁记忆。

广东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俊光,清远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姚楚旋,清远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卫参加访谈。

西牛镇被誉为“中国麻竹笋之乡”,小湾村则处于麻竹笋的主产区和生产加工基地。2017年,小湾村开始大量种植麻竹笋,盘活大量撂荒地、林地,一改曾经的村容村貌,实现以生态富民。

小湾村两委干部陈小露介绍,截至目前,小湾村扩种麻竹笋面积达3000亩,其中塘面组种植示范基地占地面积约1200亩,通过竞标方式由村内11户农户承包种植,种植面积每户平均超过50亩,按200/亩的标准交承包金给村集体,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近24万元。

20236月,麻竹新笋收购价涨至2.1/斤,相比20226月增加1.3/斤,平均价格达1.7/斤,有效激发群众种植积极性。“去年,我们种植基地的年产值超过400万元,村民通过种植麻竹笋获得的收入逐年提升,目前小湾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这几年村庄变得更美了、更绿了,村民的腰包更鼓了,日子越过越好。” 陈小露说。

小湾村以生态致富的发展模式可复制、可推广,英德连樟村、清新区三坑镇等村镇,都正以绿美为底色、以产业为支撑,努力推动“绿美乡村”和 “绿美经济”双丰收。

目前,清远的麻竹种植总面积达到88万亩,去年新增18万亩,产量124万吨,综合产值67亿元,同比增长56%



清远市是广东陆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七山一水两分田”,林业发展空间巨大。2023年,清远全市林业总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23.8%。黄卫表示,清远立足区位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麻竹笋产业,通过麻竹种植改善低质低效林地、灌木林地和桉树纯林,在技术、金融等多方面统筹推进麻竹笋产业发展。



西牛麻竹笋是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之一,在技术方面,组织技术下乡活动,对农户种植麻竹的育苗、栽培技术进行规范指引;突出金融赋能,创新开展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贷款贴息以及'西牛麻竹笋价格指数保险',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在以竹代木、以竹代塑、竹代饲料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推广应用,目前,已研发出竹叶茶、竹精油、生物质燃料等新型产品。” 黄卫介绍。

除了麻竹笋,清远市的其他百亿农业产业也发展迅猛。

2023年,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综合产值达302亿元,增长超过30%,联农带农富农成果显著。“在推动植树造林的同时,清远选出规模和品牌较强的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麻竹笋、丝苗米5个特色农产品。”姚楚旋负责统筹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工作,他表示,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关键在于树立经营理念,通过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做优“土特产”文章,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地,“这既为大地增添了绿色,又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实施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推动森林覆盖率超过了53.03%。步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生态建设有了新的更高要求。陈俊光介绍,省委部署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六大行动”,尽快让南粤大地真正绿起来、美起来,要在建设高水平城乡一体化绿美环境的基础上,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才是绿美广东的最终目标。

目前,我省绿色的面子有了,但是底子还不够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渠道不多,林业生态资源难以资产化,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仍需要久久为功的接续努力。”陈俊光介绍,接下来,广东要系统谋划北部沿南岭、南部沿海、中部沿江区域造林绿化格局,实施林分优化和森林抚育各200万亩,“形成一批富的产业,培育林业产业品牌和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等特色林业产业,挖掘森林文化和康养价值,建设自然教育和森林康养基地,打造新兴森林生态旅游模式。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森林经营更加科学高效、支持保护制度更加完善、林权价值增值途径更加多样,不断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生态质量持续提高、林区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来源:广东新闻广播


主办: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承办:政协清远市委员会 粤ICP备12062619号

地址:清远市清城区人民二路18号

技术支持: 清远市志远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